“湿”情画意鸟翩跹——黄河口候鸟栖息地再绘生态新画卷
“湿”情画意鸟翩跹——黄河口候鸟栖息地再绘生态新画卷
“湿”情画意鸟翩跹——黄河口候鸟栖息地再绘生态新画卷
大美湿地(资料图)通讯员(tōngxùnyuán) 于绍源
仲夏时节,黄河入海口水草(shuǐcǎo)摇曳,芦荻(lúdí)轻舞,东方白鹳振翅掠过水面,以灵动的身影勾勒出一幅生态长卷。这片见证着生态蝶变的土地,正以世界自然遗产的崭新(zhǎnxīn)姿态,向全球展示中国湿地(shīdì)保护的卓越成效。
2024年7月26日(rì),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,中国(zhōngguó)黄(渤)海候鸟栖息地(第二期(dìèrqī))成功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其中(qízhōng),黄河口候鸟栖息地作为(zuòwéi)核心组成部分,成为山东省首个(shǒugè)世界自然遗产。在全球9条主要候鸟迁徙路线中,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横跨东亚-澳大利西亚、环西太平洋两条候鸟迁徙路线,是全球候鸟迁徙的重要“中转站”、越冬地和繁殖地,每年吸引数百万(shùbǎiwàn)只候鸟在此停歇、越冬与繁衍,被誉为“鸟类的国际机场”。这里拥有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(shēngtàixìtǒng),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。
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所在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鸟类由建区时(shí)的187种(zhǒng)(zhǒng),增加至目前的374种,其中国家一级(guójiāyījí)保护鸟类达26种,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66种;植物种类从393种跃升至685种,野大豆保育区、陆海全梯度植物封育区等特色区域构建起完整(wánzhěng)的生态保护网络。
“世界自然遗产既是荣誉,更是责任。我们将坚决扛牢生态保护重大责任,系统性、整体性保护黄河口(huánghékǒu)候鸟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,筑牢黄河三角洲生态底色。”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(guǎnwěihuì)副主任胡金岩表示。生态科研与智慧监管深度融合,成为守护湿地的核心动能。东营联合中科院、北师大(běishīdà)等科研力量(lìliàng),建成东方白鹳保护研究中心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(shēngtàihuánjìng)定位观测研究站等科研平台,深入开展关键物种栖息地保护研究。建设(jiànshè)东方白鹳繁殖(fánzhí)招引巢133个,同步改善其筑巢繁殖环境和食物(shíwù)资源,提高了幼鸟繁殖成活率。2025年,东方白鹳繁殖233巢,共孵化536只(zhǐ)幼鸟,创历年新高,黑嘴鸥繁殖数量稳定在1万余只(wànyúzhǐ)。
生态保护成效(chéngxiào)不仅体现在物种复苏,更转化为普惠民(huìmín)生的实际价值。东营市充分(chōngfèn)挖掘鸟类资源优势,精心(jīngxīn)打造4条精品观鸟线路、5处观鸟点,吸引(xīyǐn)着全球鸟类爱好者纷至沓来;建设配套远望楼、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服务设施,打造生态监测中心、鸟类博物馆等多处科普教育阵地。开发“探秘黄河三角洲形成”等特色研学(yánxué)课程(kèchéng),通过自然教育进校园、进社区等形式广泛开展科普宣教活动。其中(qízhōng),《行走黄河口 生态大课堂》课程获评(huòpíng)山东省首批黄河流域优秀研学课程,每年吸引自然教育、社会实践、生态研学等参与者达10万余人次。“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走进(zǒujìn)大自然,了解生物多样性,在亲近自然中树立生态保护意识(bǎohùyìshí),是我们开展科普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所在。”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中心主任王忠敏表示。
此外,“天空地海”一体化监测(jiāncè)体系全面运行,建设35处(chù)(chù)5G网络基站实现区域5G网络全覆盖。建成1处空气定位观测站、3处气象观测点、41处水文在线监测站、9处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,综合运用(yùnyòng)多源遥感技术全面监测保护区湿地资源、水资源等状况。研发20处AI图像识别点位,并首创东方白鹳(báiguàn)繁殖行为(fánzhíxíngwéi)识别技术,“多彩黄三角”智慧(zhìhuì)平台实现128只珍稀鸟类实时追踪,并荣获山东省数字政府建设技术创新奖。
近年来,我市(wǒshì)持续加大(jiādà)湿地保护(bǎohù)力度,系统推进湿地生态修复(xiūfù)(xiūfù)工程。在盐沼湿地修复方面,以恢复先锋植被盐地碱蓬为重点,通过构建微型生态系统,完成约5.2万亩盐地碱蓬修复,逐步实现盐地碱蓬种群“一次修复、自然演替、长期稳定”的目标,为鸥、鹤、鹬等珍稀濒危鸟类打造了重要栖息家园。海岸带湿地修复聚焦(jùjiāo)构建生物演替系统,加强互花米草综合治理,疏通被阻塞潮沟76千米,修复海草床1500亩,增殖放流底栖生物(dǐqīshēngwù)1650亩。如今,底栖生物种类增加27%,平均(píngjūn)密度增加80%,平均生物量增加50%。
作为(zuòwéi)全国首批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(jīzhì)试点(shìdiǎn)城市(chéngshì),东营正全力推动“国际湿地城市”“世界(shìjiè)自然遗产”“国际重要湿地”“国家公园”四张生态名片融合发展,持续探索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协同共进的新路径,让黄河口湿地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典范。(来源:爱东营 记者 周菲菲)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